南史小说网为您提供小说南史免费阅读 |
![]() |
|
唐朝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南史 作者:李延寿 | 书号:10198 时间:2017/3/26 字数:20068 |
上一章 二十六卷 下一章 ( → ) | |
贺瑒 司马褧 朱异 顾协 徐摛 鲍泉 瑒少聪敏,齐时沛国刘瓛爲会稽府丞,见瑒深器异之。尝 与俱造吴郡张融,指瑒谓曰:“此生将来爲儒者宗矣。”荐之 爲国子生,举明经。后爲太学博士。 梁天监初,爲太常丞,有司举修宾礼,召见说礼义。武帝 异之,诏朝朔望,预华林讲。四年,初开五馆,以瑒兼五经博 士。别诏爲皇太子定礼,撰五经义。时武帝方创定礼乐,瑒所 建议多见施行。七年,拜步兵校尉,领五经博士。卒于馆。所 着礼、易、老、庄讲疏,朝廷博士议数百篇,宾礼仪注一百四 十五卷。 瑒于礼尤精,馆中生徒常数百,弟子明经对策至数十人。 二子⾰、季,弟子琛,并传瑒业。 ⾰字文明,少以家贫,躬耕供养,年二十,始辍耒就⽗受 业,精力不怠。有六尺方 ![]() ![]() 季亦明三礼,位中书⻩门郞,兼着作。 琛字国宝,幼孤,伯⽗瑒授其经业,一闻便通义理。瑒异 之,常曰:“此儿当以明经致贵。”瑒卒后,琛家贫,常往还 诸暨贩粟以养⺟。虽自执舟烜,闲则习业,尤精三礼。年二十 余,瑒之门徒稍从问道。 初,瑒于乡里聚徒教授,四方受业者三千馀人。瑒天监中 亡,至是复集,琛乃筑室郊郭之际,茅茨数间,年将三十,便 事讲授。既世习礼学,究其精微,占述先儒,吐言辩絜,坐之 听受,终⽇不疲。 湘东王幼年临郡,彭城到溉爲行事,闻琛美名,命驾相造。 会琛正讲,学侣満筵,既闻上佐忽来,莫不倾动。琛说经无辍, 曾不降意。溉下车,欣然就席,便申问难,往复从容,义理该 赡。溉叹曰:“通儒硕学,复见贺生。今且还城,寻当相屈。” 琛了不酬答,神用颓然。溉言之王,请补郡功曹史。琛辞以⺟ 老,终于固执。 俄遭⺟忧,庐于墓所。服阕,犹未还舍,生徒复从之。琛 哀毁积年,骨立而已,未堪讲授。诸生营救,稍稍习业。 普通中,太尉临川王宏临州,召补祭酒从事,琛年已四十 余,始应辟命。武帝闻其有学术,召见文德殿,与语悦之,谓 仆 ![]() 令旨以“大功之末,可得冠子嫁女,不得自冠自嫁”推 以记文,窃犹致惑。案嫁冠之礼,本是⽗之所成。无⽗之人, 乃可自冠,故记称大功小功,并以“冠子嫁子”爲文,非关唯 得爲子,己⾝不得也。小功之末既得自嫁娶,而亦云“冠子娶 妇”其义益明。故先列二服,每明冠子嫁子,结于后句,方 显自娶之义。既明小功自娶,即知大功自冠矣。盖是约言而见 旨。若谓缘⽗服大功,子服小功,小功服轻,故得爲子冠嫁, 大功服重,故不得自嫁自冠者,则小功之末,非明⽗子服殊, 不应复云“冠子嫁子”也。若谓小功之文,言己可娶,大功之 文,不言己冠,故知⾝有大功,不得自行嘉礼,但得爲子冠嫁。 窃谓有服不行嘉礼,本爲吉凶不可相⼲。子虽小功之末,可得 行冠嫁,犹应须⽗得爲其冠嫁。若⽗于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, 是于吉凶礼无碍;吉凶礼无碍,岂不得自冠自嫁?若自冠自嫁 于事有碍,则冠子嫁子宁独可通?今许其冠子而塞其自冠,是 琛之所惑也。 又令旨推“下殇小功不可娶妇,则降服大功亦不得爲子冠 嫁”伏寻此旨,若爲降服大功不可冠子嫁子,则降服小功亦 不可自冠自嫁,是爲凡厥降服大功小功皆不得冠娶矣。记文应 云降服则不可,宁得唯称下殇?今不言降服,的举下殇,实有 其义。夫出嫁出后,或有再降,出后之⾝,于本姊妹降爲大功, 若是大夫服士⽗,又以尊降,则成小功,其于冠嫁义无以异。 所以然者,出嫁则有受我,出后则有传重,并 ![]() 琛 ![]() 时武帝年⾼,任职者缘饰奷谄,深害时政。琛啓陈事条封 奏,大略:其一事曰“今北边稽服,政是生聚教训之时,而 天下户口减落,诚当今之急务。家国之于关外,赋税盖微,乃 至年常租调,动致逋积,而人失安居,宁非牧守之过 ”其二 事曰“今天下宰守所以皆尚贪残,罕有廉⽩者,良由风俗侈 靡使之然也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太清二年,爲中军宣城王长史。侯景陷城,琛被创未死, 贼求得之,舆至阙下,求见仆 ![]() 司马褧字元表,河內温人也。曾祖纯之,晋大司农⾼密敬 王。祖让之,员外常侍。⽗燮,善三礼,仕齐位国子博士。 褧少传家业,強力专精,手不释卷。沛国刘瓛爲儒者宗, 嘉其学,深相赏好。与乐安任昉善,昉亦推重之。梁天监初, 诏通儒定五礼,有举褧修嘉礼,除尚书祠部郞。时创定礼乐, 褧所建议,多见施行。兼中书通事舍人,每吉凶礼,当时名儒 明山宾、贺瑒等疑不能断者,皆取决焉。累迁御史中丞。 十六年,出爲宣毅南康王长史,行府国并石头戍军事。褧 虽居外官,有敕预文德、武德二殿长名问讯,不限⽇。迁晋安 王长史,卒。王命记室庾肩吾集其文爲十卷。所撰嘉礼仪注一 百一十六卷。 朱异字彦和,吴郡钱人唐也。祖昭之,以学解称于乡。叔 ⽗谦之字处光,以义烈知名。年数岁,所生⺟亡,昭之假葬于 田侧,爲族人朱幼方燎火所焚。同産姊密语之,谦之虽小,便 哀感如持丧,长不昏娶。齐永明中,手刃杀幼方,诣狱自系。 县令申灵勖表上之。齐武帝嘉其义,虑相报复,乃遣谦之随曹 武西行。将发,幼方子怿于津 ![]() ![]() ![]() 异年数岁,外祖顾 ![]() ![]() 旧制,年二十五方得释褐,时异适二十一,特敕擢爲扬州 议曹从事史。寻有诏求异能之士,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 : “年时尚少,德备老成,在独无散逸之想,处闇有对宾之⾊。 器宇弘深,神表峰峻。金山万丈,缘陟未登;⽟海千寻,窥映 不测。加以珪璋新琢,锦组初构,触响铿锵,遇采便发。观其 信行,非唯十室所稀,若使负重遥途,必有千里之用。”武帝 召见,使说孝经、周易义,甚悦之,谓左右曰:“朱异实异。” 后见明山宾曰:“卿所举殊得人。”仍召直西省,俄兼太学博 士。其年,帝自讲孝经,使异执读。迁尚书仪曹郞,⼊兼中书 通事舍人。后除中书郞,时秋⽇,始拜,有飞蝉正集异武冠上, 时咸谓蝉珥之兆。迁太子右卫率。 普通五年,大举北侵,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遣使请举地內属, 诏有司议其虚实。异曰:“自王师北讨,克获相继,徐州地转 削弱,咸愿归罪。法僧惧祸,其降必非僞也。”帝仍遣异报法 僧,并敕衆军应接,受异节度。及至,法僧遵承朝旨,如异策 焉。迁散骑常侍。 异容貌魁梧,能举止,虽出自诸生,甚闲军国故实。自周 舍卒后,异代掌机密,其军旅谋谟,方镇改换,朝仪国典,诏 诰敕书,并典掌之。每四方表疏,当局簿领,谘详请断,填委 于前,异属辞落纸,览事下议,纵横敏赡,不暂停笔,顷刻之 间,诸事便了。 迁右卫将军。啓求于仪贤堂奉述武帝老子义,敕许之。及 就讲,朝士及道俗听者千馀人,爲一时之盛。时城西又开士林 馆以延学士,异与左丞贺琛递⽇述武帝礼记中庸义。皇太子又 召异于玄圃讲易。 大同八年,改加侍中。异博解多艺,围碁上品,而贪财冒 贿,欺罔视听,以伺候人主意,不肯进贤黜恶。四方饷馈,曾 无推拒,故远近莫不忿疾。起宅东陂,穷乎美丽,晚⽇来下, 酣饮其中。每迫曛⻩,虑台门将阖,乃引其卤簿自宅至城,使 捉城门停留管钥。既而声势所驱,熏灼內外,産与羊侃相埒。 好饮食,极滋味声⾊之娱,子鹅炰鰌不辍于口,虽朝谒,从车 中必齎饴饵。而轻傲朝贤,不避贵戚。人或诲之,异曰:“我 寒士也,遭逢以至今⽇。诸贵皆恃枯骨见轻,我下之,则爲蔑 尤甚。我是以先之。” 自徐勉、周舍卒后,外朝则何敬容,內省则异。敬容质悫 无文,以纲维爲己任,异文华敏洽,曲营世誉,二人行异而俱 见幸。异在內省十馀年,未尝被谴 。司农卿傅岐尝谓异曰 : “今圣上委政于君,安得每事从旨。顷者外闻殊有异论。”异 曰:“政言我不能谏争耳。当今天子圣明,吾岂可以其所闻⼲ 忤天听。” 太清二年,爲中领军,舍人如故。初,武帝梦中原尽平, 举朝称庆,甚悦,以语异曰:“吾生平少梦,梦必有实。”异 曰:“此宇內方一之征。”及侯景降,敕召群臣廷议,尚书仆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初,景谋反,合州刺史鄱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异之方幸,在朝莫不侧目,虽皇太子亦不能平。至是城內 咸尤异,简文爲四言湣 ![]() ![]() 异居权要三十馀年,善承上旨,故特被宠任。历官自员外 常侍至侍中,四官皆珥貂,自右卫率至领军,四职并驱卤簿, 近代未之有也。异及诸子自嘲沟列宅至青溪,其中有台池翫好, 每暇⽇与宾客游焉。四方馈遗,财货充积, ![]() 子肃,位国子博士;次闰,司徒掾。并遇 ![]() 顾协字正礼,吴郡吴人,晋司空和六世孙也。幼孤,随⺟ 养于外氏。外从祖右光禄大夫张永尝携內外孙侄游虎丘山,拹 年数岁,永抚之曰:“儿 ![]() ![]() 初爲扬州议曹从事,举秀才。尚书令沈约览其策而叹曰: “江左以来,未有斯作。”爲兼廷尉正。太尉临川王闻其名, 召掌记书,仍侍西丰侯正德读。正德爲巴西、梓潼郡,协除所 部新安令。未至县遭⺟忧,刺史始兴王厚资遣之,送丧还。于 峡江遇风,同旅皆漂溺,唯协一舫触石得泊焉。咸谓精诚所致。 张率尝荐之于帝,问协年,率言三十有五。帝曰:“北方 ⾼凉,四十強仕,南方卑 ![]() 普通中,有诏举士,湘东王表荐之,即召拜通直散骑侍郞, 兼中书通事舍人。大通三年,霆击大航华表然尽。建康县驰啓, 协以爲非吉祥,未即呈闻。后帝知之,曰:“霆之所击,一本 罚恶龙,二彰朕之有过。协掩恶扬善,非曰忠公。”由是见免。 后守鸿胪卿,员外散骑常侍,卿、舍人并如故。 自爲近臣,便繁几密,每有述制,敕前示协,时辈荣之。 卒官无衾以敛,爲士子所嗟叹。武帝悼惜之,爲举哀。赠散骑 常侍,諡曰温子。 协少清介,有志 ![]() ![]() ![]() 协博极群书,于文字及禽兽草木尤称精详,撰异姓苑五卷, 琐语十卷,文集十卷,并行于世。 徐摛字士秀,东海郯人也,一字士缋。祖凭道,宋海陵太 守。⽗超之,梁天监初位员外散骑常侍。 摛幼好学,及长,遍览经史,属文好爲新变,不拘旧体。 晋安王纲出戍石头,武帝谓周舍曰:“爲我求一人,文学俱长, 兼有行者, ![]() 摛文体既别,舂坊尽学之“宮体”之号,自斯而始 。帝 闻之怒,召摛将加诮责,及见,应对明敏,辞义可观,乃意释。 因问五经大义,次问历代史及家百杂记,末论释教。摛商较从 横,应答如响,帝甚加叹异,更被亲狎,宠遇⽇隆。领军朱异 不悦,谓所亲曰:“徐叟出⼊两宮,渐来见 ![]() ![]() 时临城公纳夫人王氏,即简文妃侄女。晋、宋以来,初昏 三⽇,妇见舅姑,衆宾皆列观,引舂秋义云“丁丑,夫人姜氏 至。戊寅,公使大夫宗妇觌用币”戊寅即丁丑之明⽇,故礼 官据此皆云“宜依旧观 ”简文问摛,摛议曰:“仪礼云 : ‘质明赞见妇于舅姑。’杂记又云:‘妇见舅姑,兄弟姊妹皆立 于堂下。’政言妇是外宗,未审涧令,所以舅延外客,姑率內 宾,堂下之仪,以备盛礼。近代妇于舅姑本有戚属,不相瞻者。 夫人乃妃侄女,有异他姻,觌见之仪,谓应可略。”简文从其 议。除太子左卫率。 及侯景攻陷台城,时简文居永福省。贼衆奔⼊,侍卫走散, 莫有存者。摛独侍立不动,徐谓景曰:“侯公当以礼见,何得 如此。”凶威遂折,侯景乃拜。由是常惮摛。简文嗣位,进授 左卫将军,固辞不拜。简文被闭,摛不获朝谒,因感气疾而卒, 年七十八。赠侍中、太子詹事,諡贞子。长子陵,最知名。 陵字孝穆。⺟臧氏,尝梦五⾊云化爲凤,集左肩上,已而 诞陵。年数岁,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,宝志摩其顶曰:“天 上石麒麟也。”光宅寺慧云法师每嗟陵早就,谓之顔回。八岁 属文,十三通庄、老义。及长,博涉史籍,从横有口辩。⽗摛 爲晋安王谘议,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。王立爲皇太子,东宮 置学士,陵充其选。稍迁尚书度支郞。 出爲上虞令。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,风闻劾陵在县 赃汙,因坐免。久之,爲通直散骑侍郞。梁简文在东宮,撰长 舂殿义记,使陵爲序。又令于少傅府述己所制庄子义。 太清二年,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,魏人授馆宴宾。是⽇甚 热,其主客魏收嘲陵曰:“今⽇之热,当由徐常侍来。”陵即 答曰:“昔王肃至此,爲魏始制礼仪;今我来聘,使卿复知寒 暑。”收大惭。齐文襄爲相,以收失言,囚之累⽇。 及侯景⼊寇,陵⽗摛先在围城之內,陵不奉家信,便蔬食 布⾐,若居哀恤。会齐受魏禅,梁元帝承制于江陵,复通使于 齐。陵累求复命,终留拘不遣,乃致书于仆 ![]() ![]() 绍泰二年,又使齐。还除给事⻩门侍郞,秘书监。陈受禅, 加散骑常侍。天嘉四年,爲五兵尚书,领大着作。六年,除散 骑常侍,御史中丞。时安成王顼爲司空,以帝弟之尊,权倾朝 野。直兵鲍僧叡假王威风,抑塞辞讼,大臣莫敢言,陵乃奏弹 之。文帝见陵服章严肃,若不可犯,爲敛容正坐。陵进读奏状, 时安成王殿上侍立,仰视文帝,流汗失⾊,陵遣殿中郞引王下 殿。自是朝廷肃然。 迁吏部尚书,领大着作。陵以梁末以来,选授多失其所, 于是提举纲维,综核名实。时有冒进求官,驰竞不已者,乃爲 书宣示之,曰:“永定之时,圣朝草创,⼲戈未息,尚无条序。 府库空虚,赏赐悬乏,⽩银难得,⻩劄易营。权以官阶,代于 钱绢,义在抚接,无计多少。致令员外常侍,路上比肩,谘议 参军,市中无数,岂是朝章应其如此。今⾐冠礼乐,⽇富年华, 何可犹作旧意,非理望也。所见诸君多踰本分,犹言大屈,未 谕⾼怀。若问梁朝朱领军异亦爲卿相,此不踰其本分耶?此是 天子所拔,非关选序。梁武帝云:‘世间人言有目⾊,我特不 目⾊范悌。’宋文帝亦云:‘人岂无运命,每有好官缺,辄忆 羊玄保。’此则清阶显职,不由选也。既忝衡流,诸贤深明鄙 意。”自是衆咸服焉。时论比之⽑玠。 及宣帝⼊辅,谋黜异志者,引陵预其议。宣帝即位,封建 昌县侯。太建中,爲尚书左仆 ![]() 及朝议北侵,宣帝命举元帅,衆议在淳于量,陵独曰 : “不然。吴明彻家在淮左,悉彼风俗,将略人才,当今无过者。” 于是争论数⽇不能决,都官尚书裴忌曰:“臣同徐仆 ![]() 七年,领国子祭酒,以公事免侍中、仆 ![]() 陵器局深远,容止可观, ![]() 少而崇信释教,经论多所释解。后主在东宮,令陵讲大品 经,义学名僧,自远云集,每讲筵商较,四坐莫能与抗。目有 青精,时人以爲聪慧之相也。自陈创业,文檄军书及受禅诏策, 皆陵所制,爲一代文宗。亦不以矜物,未尝诋诃作者。其于后 进,接引无倦。文、宣之时,家国有大手笔,必命陵草之。其 文颇变旧体,缉裁巧密,多有新意。每一文出,好事者已传写 成诵,遂传于周、齐,家有其本。后逢丧 ![]() 俭一名报,幼而修立,勤学有志 ![]() ![]() 太建初,广州刺史欧 ![]() ![]() 后主立,累迁寻 ![]() 份少有⽗风。九岁爲梦赋,陵见之,谓所亲曰:“吾幼属 文亦不加此。”爲海盐令,有政绩。⼊爲太子洗马。 ![]() 仪少聪警,仕陈位尚书殿中郞。陈亡,隐于钱唐之赭山。 隋炀帝召爲学士,寻除着作佐郞。大业四年卒。 陵弟孝克,有口辩,能谈玄理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后东游,居钱唐之佳义里,与诸僧讨论释典,遂通三论。 每⽇二时讲,旦讲佛经,晚讲礼传,道俗受业者数百人。天嘉 中,除剡令,非其好,寻去职。太建四年,征爲秘书丞,不就。 乃蔬食长斋,持菩萨戒,昼夜讲诵法华经。宣帝甚嘉其 ![]() 至德中,皇太子⼊学释奠,百司陪列。孝克发孝经题,后 主诏皇太子北面致敬。祯明元年,⼊爲都官尚书。自晋以来, 尚书官僚,皆携家属居省。省在台城內下舍门中,有阁道东西 跨路,通于朝堂。其第一即都官省,西抵阁道,年代久远,多 有鬼怪。每夜昏之际,无故有声光,或见人着⾐冠从井中出, 须臾复没;或闸合自然开闭。居多死亡,尚书周确卒于此省。 孝克代确,便即居之,经两载,祅变皆息,时人咸以爲贞正所 致。 孝克 ![]() 二年,爲散骑常侍,侍东宮。陈亡,随例⼊长安。家道壁 立,所生⺟患, ![]() 开皇十二年,长安疾疫,隋文帝闻其名行,召令于尚书都 堂讲金刚般若经。寻授国子博士,后侍东宮,讲礼传。 十九年,以疾卒,年七十三。临终政坐念佛,室內有非常 香气,邻里皆惊异之。子万载,位太子洗马。 鲍泉字润岳,东海人也。⽗几字景玄,家贫,以⺟老诣吏 部尚书王亮⼲禄,亮一见嗟赏,举爲舂陵令。后爲明山宾所荐, 爲太常丞。以外兄傅昭爲太常,依制缌服不得相临,改爲尚书 郞,终于湘东王谘议参军。 泉美须髯,善举止,⾝长八尺, ![]() ![]() ![]() 及元帝承制,累迁至信州刺史。方等之败,元帝大怒,泉 与王僧辩讨之。僧辩曰:“计将安出?”泉曰:“事等沃雪, 何所多虑。”僧辩曰:“君言文士常谈耳,河东少有武⼲,非 精兵一万不可以往。竟陵甲卒不久当至,犹可重申。 ![]() 泉既专征长沙,久而不克。元帝乃数泉二十罪,爲书责之 曰:“面如冠⽟,还疑木偶,须似猬⽑,徒劳绕喙。”乃从狱 中起王僧辩代泉爲都督,使舍人罗重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郢州平,元帝以世子方诸爲刺史,泉爲长史,行州府事。 方诸见泉和弱,每有谘陈未尝用,使泉伏 ![]() 初,泉梦着朱⾐行⽔上,及死,举⾝带⾎而沈于江如其梦。 泉于仪礼尤明,撰新仪三十卷行于世。 时又有鲍行卿以博学大才称,位后军临川王录事,兼中书 舍人,迁步兵校尉。上⽟璧铭,武帝发诏褒赏。好韵语,及拜 步兵,面谢帝曰:“作舍人,不免贫,得五校,实大校。”例 皆如此。有集二十卷。撰皇室仪十三卷,乘舆龙飞记二卷。 弟客卿位南康太守。客卿三子,检、正、至,并才艺知名, 俱爲湘东王五佐。正好 ![]() 论曰:夏侯胜云“士患不明经术,经术明,取青紫如拾 地芥耳”于贺瑒、贺琛、朱异、司马褧其得之矣 。而异遂徼 宠幸,任事居权,不能以道佐时,苟取容媚。及延寇败国,实 异之由,祸难既彰,不明其罪,亦既⾝死,宠赠犹殊。罚既弗 加,赏亦斯滥。夫太清之 ![]() 部分译文 朱异字彦和,吴郡钱塘人。祖⽗朱昭之,因为学问通达在家乡享有名望。叔⽗朱谦之字处光,以侠义刚烈知名。谦之几岁时候,生⺟去世,⽗亲昭之把她临时埋在田边,被同族人朱幼方放火烧田时烧掉了。谦之的同⺟姐姐偷偷告诉他,他虽然年幼,就能悲痛得像是守丧一样,长大了也不婚娶。齐永明年间,他亲手杀了朱幼方,然后到官自首。县令申灵勖上奏朝廷,齐武帝赞许他的义气,怕两家互相报复,就派他跟随曹武到西部去。将要出发时,幼方的儿子朱怿在津 ![]() ![]() ![]() 朱异几岁的时候,外祖⽗顾 ![]() ![]() ![]() 按照旧制,年龄二十五岁才能作官,当时朱异刚二十一岁,朝廷特别下诏提拔他为扬州议曹从事史。不久有诏令要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士,《五经》博士明山宾上表荐举朱异,说他“年纪尚轻,却已品德优良而老成持重,在人背后一人独处时也没有胡思 ![]() 普通五年(524),梁朝大举北侵,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派使者来请求以全境归降,武帝让有关员官们讨论他投降的真伪。朱异说:“自从王师北伐,连战连胜,徐州的地盘已经缩小,魏国人都愿意归顺。法僧也怕大祸临头,他的投降一定不是假的。”武帝就派朱异去告知元法僧,并命令各路军队接应,受朱异指挥。到徐州后,法僧听从梁朝的意旨,如朱异所说的一样。朱异后升任散骑常侍。 朱异容貌魁梧,举止有风度,虽然是读书人出⾝,却 ![]() 改任右卫将军,上书请求在仪贤堂讲解武帝的《老子义》,武帝批准了。等到讲授时,朝廷员官和社会上道俗听众有千余人,成为一时盛况。当时城西又开设士林馆招揽学士,朱异与尚书左丞贺琛轮番去讲述武帝的《礼记中庸义》。皇太子又召朱异到玄圃讲《易》。 大同八年(542),改加封侍中。朱异博通多种技艺,围棋⽔平上乘,但贪财受贿,欺下瞒上,看皇上眼⾊行事,不肯推荐贤士贬黜坏人。各地的赠送,从不拒绝,因此招致到处痛恨。在东陂营造房舍,极其奢华,太 ![]() ![]() 太清二年(548),任中领军,中书舍人的职务不变。当初,梁武帝梦见中原全部平定,満朝称庆,非常⾼兴,告诉朱异说:“我平时很少做梦,但一做梦就会应验。”朱异说:“这是天下一统的征兆。”等到侯景要求投降,武帝召集群臣上朝讨论,尚书仆 ![]() ![]() ![]() 当初,侯景酝酿造反时,合州刺史鄱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朱异正得势时,満朝员官无不对他又怕又恨,即使皇太子也对他心怀不満。到这时候城內人们全都怨恨朱异,皇太子作四言《愍 ![]() ![]() 朱异揽大权三十多年,善于 ![]() ![]() 他撰写有《礼》、《易》讲疏和仪注文集百余篇。 徐陵,字孝穆。他⺟亲臧氏,曾经梦见五⾊彩云化为凤鸟,停在自己的左肩上,后来便生下徐陵。当他几岁时,家里人带他去问候僧人释宝志,释宝志摸抚着他的头顶说:“这是天上的石麒麟啊!”光宝寺的慧云法师总是感叹于徐陵的早 ![]() ![]() 后徐陵出任上虞县令。御史中丞刘孝仪原先和徐陵有仇隙,他听人传说徐陵在县里贪污和收受贿赂,便弹劾他,于是坐罪免职。过了很久,又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郞。梁简文帝在东宮时,撰写了《长舂殿义记》,让徐陵写序。又让徐陵到少傅府撰写自己所主持的《庄子义》一书。 太清二年(548),徐陵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魏国,魏人在馆內设宴请客。当天极热,魏国主客魏收开玩笑地对徐陵说:“今天这样热,肯定是徐常侍带来的。”徐陵随即回答说:“以前王肃来到这里,开始给魏国制定礼仪;今天我来聘问,让你们又知道冷热了!”魏收听后,大感愧羞。当时齐文襄帝还担任宰相,他认为魏收失言,便将他关闭了一整天。 当侯景⼊侵时,徐陵的⽗亲徐扌离早就在围城之內,他收不到⽗亲的家信,便只吃素食,穿耝布⾐服,就像服丧一样。这时,正值魏国禅让于齐,梁元帝在江陵承制,又派徐陵为使者和齐国通问。徐陵到齐以后,多次请求回南朝复命,但齐国却一直留拘他不让回去。于是,他写了一封信给仆 ![]() ![]() ![]() 绍泰二年(556),又派他出使齐国。回来之后,又任命他为给事⻩门侍郞、秘书监。陈朝接受梁禅位后,又加封他为散骑常侍。天嘉四年(563),担任了五兵尚书,兼领大著作。六年,被任命为散骑常侍、御史中丞。当时,安成王陈顼任司空,他⾝为皇帝的亲弟,地位尊贵,权倾于朝野。直兵鲍僧睿借着安成王的威风,阻止别人告状,大臣们没人敢说话,徐陵却出来弹劾他。陈文帝见徐陵服饰、奏章十分端整严肃,一副凛然不可犯侵的样子,不噤为之收容而正坐。徐陵进读奏章时,安成王正在殿上侍立,他仰视文帝,汗流浃背,面容失⾊。徐陵派殿中郞送安成王下殿。从此以后,朝廷上下肃然。 又改任吏部尚书,兼领大著作。徐陵认为从梁朝末年以来,选举任用员官大多失去其原来的规矩,于是制定了有关原则制度,全面审核每人的名实是否相符,有冒进求官的,到处奔走钻营的,他便写信公开告诉他们说:“永定年间(557~559),圣朝草创之初,⼲戈未曾平息,尚无条令秩序。府库空虚,赏赐空乏,⽩银难得,委任书易办。权且以官阶代替钱财绢帛,本义在于安抚接纳,不计员官多少。致使员外郞、常侍之官,在路上比肩摩踵;谘议、参军之属,市內人员无数,这岂是朝廷典章所应如此?如今⾐冠礼乐制度,⽇加完备,年有增益,怎能仍按旧例,作非理之望?所见诸君多已职务超越本分,仍说大受委屈,未能満⾜更⾼的愿望。如有人问梁朝的朱异也担任卿相,这难道不是超过其本分吗?这是由皇帝亲自拔擢起来的,和选官的程序无关。梁武帝说:‘世上的人都说有不同眼⾊,我就特别看不上范悌。’宋文帝也说:‘人怎么会没有运气,每当有好官位时,我就想起羊玄保。’这类清⾼又显贵的职务,不是从选任而来的。我既⾝居选职,请诸贤深明我的心意。”于是众人都感到信服了。当时的议论将他比为⽑王介。 当宣帝⼊朝辅政时,策划废黜那些有贰心的人,他让徐陵一起参与计谋。宣帝即位后,封徐陵为建昌县侯。太建年间(569~582),准备让徐陵担任尚书左仆 ![]() 当朝议准备北伐时,宣帝让朝臣举荐元帅人选。众人都认为淳于量合适,独有徐陵说:“不见得。吴明彻家在淮北,很 ![]() ![]() 太建七年(575),任国子祭酒,徐陵因为公事的原因被免去侍中、仆 ![]() 徐陵器量宏大深远,举止有风度,本 ![]() 徐陵从小就崇信佛教,对佛经多能训释讲解。陈后主在东宮当太子时,让徐陵讲解《大品经》,佛门义学中的名僧,都从远方云集而来,每当在讲堂上探讨时,四座没有人能和他抗衡。他眼中有青⾊瞳子,当时人都认为是聪明的相貌。自从陈朝创业以来,文檄军书以及受禅的诏书策文,都是徐陵所写的,被人称为一代文宗。但他也不以此来傲视别人,也不曾诋毁和指斥其他写诗文的人。他对于后进的人,都热心接待推荐,一点都不感到倦乏。陈文帝、陈宣帝时,家国有重大的文字要写时,一定让徐陵起草。他的文章能改变旧体,剪裁十分巧妙而严密,多有新意。每一文章写出,好事者已经传抄出来并能朗诵,于是他的文章流传到了周、齐,家家都有他的文集。后来遇到战 ![]() |
上一章 南史 下一章 ( → ) |
南史免费阅读是由网友共享获取,是作者李延寿不遗余力撰写的一部情节声情并茂的佳作,南史小说网为您提供小说南史免费阅读 |